小時候,葛軍常坐在長輩的自行車后座,看到遠處高大巍峨的昆侖山就好奇地問道:“山的另一邊是什么?”
“山那邊還是山??!”簡單且真實的回答并沒能滿足年少的葛軍,他暗自下決心,長大后一定要去看看山那頭究竟是什么樣的世界。
不承想,直到后來參加工作,葛軍一個人、一輛車、一條路,一趟趟翻過昆侖山口,在那片蒼莽荒涼的世界,來來往往走了整整10年。
從格爾木市到唐古拉山鎮(zhèn)的郵路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,里程最長,自然環(huán)境最嚴酷的鄉(xiāng)鎮(zhèn)郵路,沿路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,含氧量僅有平原的40%,往返里程近1000公里。
作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市分公司鄉(xiāng)郵員,自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時間,葛軍一人一車,在橫跨“生命禁區(qū)”的“格唐郵路”(格爾木市至唐古拉山鎮(zhèn))往返了近550趟,總里程超過50萬公里,被沿路23個投遞點的軍民稱為“天路上的鴻雁”,這條郵路也由此被命名為“鴻雁天路”。
見到葛軍是在8月初的一天中午,戈壁城市格爾木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人直感到身上一陣陣刺痛,他裸露著曬得黝黑的臉龐和胳膊,騎著一輛“郵政綠”永久牌自行車,為跟在身后的我們帶路。
葛軍身材魁梧,濃眉大眼,做事兒手腳生風,說話大大咧咧,卻有著細膩的心思,話語里總是充滿一股溫暖的情感。他說,人民郵政為人民,一份輕飄飄的報紙或信件、一件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包裹,對“天路”沿線的人們可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,所以這一身“郵政綠”,始終令他感到無比驕傲。
第一次跑這條郵路時,葛軍便感受到了“天路”的遙遠和艱辛,過了格爾木南山口,海拔急劇攀升,讓人透不過氣來,要是遇到雨雪天氣,就是一場更加嚴苛的考驗。
記得開始走“格唐郵路”第二個月的一天,葛軍在西大灘遇到突降的暴雨,短時強降雨瞬間引來山洪,帶著泥沙涌入國道。僅僅幾分鐘,水已經(jīng)淹到膝高,看到車窗外令人可怕的情景,在駕駛室避雨的葛軍突然想到了車廂里有一些信件。這些信件的收件地址是沿路部隊、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政府以及保護站,可能是影響基層決策部署的重要文件,想到這里,葛軍顧不上安危,拉開車門便蹚進水里。
他扶著車身從側(cè)面繞到車尾,激流帶著泥沙砸得他雙腿生疼,好一番折騰,才把那些信件收到了防水編織袋,而此時已經(jīng)是夜里1點多,漫漫前路還等著這位一身狼狽的“信使”。
如今,葛軍不再負責這條郵路,但郵路上的一個投遞點始終令他記憶深刻,那是青藏鐵路三岔河武警某部駐地。為這里的武警官兵送去來自千里之外的郵包信件,葛軍每次都要徒步攀爬156級臺階,在海拔超過4000米、氧氣稀薄的高原,這無疑是一個巨大考驗。“官兵常年駐守在那么偏遠、艱苦的地方,親人和朋友郵寄的信件和包裹具有很重要的意義,與之相比,我的辛苦不值一提。”10年間,葛軍每周沿著“天路”走一趟,每走一班要2天,一年有100多天在路上。經(jīng)常孤身一人穿梭在這荒無人煙的高原極地,內(nèi)心的孤獨不言而喻,如果只是為了養(yǎng)家糊口,當時正當壯年的葛軍幾乎沒有理由堅持下去。讓他堅持下去的,是這份職業(yè)帶來的滿腔自豪。
90年代末開始,中國郵政在“天路”沿線的攬投服務停運一段時間,直到2007年“格唐郵路”正式開通,“郵政綠”又重新踏上了這遙遠的郵路。
直到2010年,葛軍成為這條郵路上的鄉(xiāng)郵員,依然有許多年輕人為能在這樣偏遠艱苦的地方收到郵包信件、可以郵寄物件而感到無比驚喜,看到他們喜悅的神情,葛軍第一次感受到這份職業(yè)帶來的自豪:“送過去的不光是一份包裹,一個信件,而是家人的思念,關(guān)心。”
2014年夏天,青藏公路五道梁段修路堵車。許多駕駛越野車的自駕游客從路基下的荒野繞開堵車路段,而紛紛陷進沼澤地。
葛軍駕駛著綠色皮卡車,拉著一車廂的包裹信件,也繞道沖進荒野,所幸,他憑著多年穿梭無人區(qū)的經(jīng)驗,順利通過。當他從荒灘中再次沖上公路時,身后觀望的人群中傳來一陣陣掌聲,有人驚嘆:“這地方還有中國郵政!”
回憶往事,葛軍說:“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了。我不怕苦、不怕累,就怕我的工作得不到認可。”
在“鴻雁天路”上一人一車走了10年,最可怕的不是遙遠和艱辛,而是孤獨。在路上,葛軍看著來往車輛,就會習慣地陷入想象,他從哪里來?去往哪里?他擁有什么樣的人生……想著想著,就到了投遞點。有時,他會關(guān)緊車窗,放聲歌唱:“啊!親愛的戰(zhàn)友,我再不能看到你雄偉的身影,和藹的臉龐……”
從2010年到今天,時間已經(jīng)過去14年,葛軍也已告別“天路”,轉(zhuǎn)到格爾木至茫崖的二級干線郵路,但在他心中,時時刻刻豎著一塊碑,上書:傳郵萬里,國脈所系。